版面水量大、废报过多?破解高速轮转印刷“小、精”品难题!
高速轮转印刷机,作为报纸印刷品的主要印刷机型,一直以来就以高速度为优势,全面超越单张纸印刷机,由于其供纸方式由间接供纸变成连续供纸,因此印刷速度直接提高了5到8倍。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数量少于100份、质量要求却非常高的报纸生产任务。如果印刷厂不具备其他小型印刷设备,如何使用高速轮转机在产生废报最少的情况下印刷出精品级报纸,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。
我司报纸印刷一般流程是:开机合压后,通过加大供水量,让印刷品迅速去除空白部分浮脏,在套准偏差符合国标(<0.15mm)的情况下发出成品,以达到最少废报量产生的效果。但是这样的印刷流程,必定会出现版面水量过大的印刷故障(包括纸张变形带来的套准偏差、印迹发花、油墨乳化过度等),想要达到水墨平衡的理想印刷状态,需要在后续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调整。所以在印刷数量少、品质高的印刷品时,就已产生大量废报,使得印刷效益极低甚至亏损。
从机器速度分析
印刷“小、精”品时,一定要把机器速度控制在最低。以我厂西研65型轮转机为例,机器全速为15万/小时,最低合压速度为1.7万/小时,我们把印刷过程分成三个阶段。
01第一阶段
将印刷机速度从0升至2万/小时,机器各滚筒合压、水墨胶合压工作,我们从传送带上拿到的第一份报纸检查调整的项目是:
①印版是否安装正确;
②版面是否有难以去除的划伤或脏迹;
③调整一折误差(包括供纸部调整和折页机调整)。
在所有检查、调整完毕后,我们把印刷机速度提升至第二阶段。
02第二阶段
将印刷机速度从2万/小时升至4万/小时,这个阶段我们对版面墨色进行初步调整,做到不偏色。并且对版面图文的天头地脚、正背面套印进行调整。
03第三阶段
将印刷机速度从4万/小时升至5万/小时,该阶段机器真正进入水墨平衡,我们对版面墨色进行精细调整,并对套准进行调整,这样可以减少因印刷水量变化对套准的影响,降低重复调整套准的频率,减少废报产生。
在整个印刷过程中,机器速度始终处于全速运行的1/3,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水墨平衡,减少因高速运行带来的过高纸耗,让传送带上的每份报纸都处于调整状态,避免出现无调整效果的废报。
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因为机器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/3,所以在调整后,操作人员需要控制拿样报的时间,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,得出从墨键调整后多长时间可见调整效果。
首先我们从图1油墨曲线设定中得知,机器在5万/小时印刷速度时,墨源辊转速为1rpm(1分钟一圈),墨源辊直径为150mm,周长为150mm×3.14=471mm,可知墨源辊转速为7.85mm/s。从图2中可以看出,墨源辊f从墨刀开合处到网纹辊c的行程是墨源辊周长的2/5(471mm×40%=188.4mm),所以,墨源辊从墨刀接到油墨向网纹辊传递的时间大概是24秒,综合考虑油墨通过墨源辊→网纹辊→传墨胶→印版→纸张→折页机的时间大概是30秒,所以我们从操作台调整完毕后,走到出报口拿样报的时间也要控制在这个时间段,过早或过迟拿的样报都不是第一时间出现调整后的结果,会增加调整难度,导致废报量的增加。
图1 油墨设定曲线
图2 结构示意图
从用水量分析
因为印刷“小、精”品时机器处于低速运行,与正常印刷相比润版液需要做相应调整,才能最短时间内达到水墨平衡。
01
首先,开机前我们把水斗供水量开到正常值偏下的程度,开机合压后所得到的样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浮脏,我们通过观察样报可以判断出墨量偏大的位置,通过短暂调整后,把墨量偏大的区域调整合适,再通过增加供水量去除版面80%的浮脏,这时我们可以从报样中发现墨色偏浅的区域,再次调整至合适。通过以上两个步骤,基本可以把版面墨色调整一致,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供水量过大造成的墨色偏差,而且可以减少出现油墨乳化过度、印刷套准偏差等故障。
02
其次,机速较慢的情况下匹配的供水量也会较小,因此需要使印版上较少的润版液拥有更强的驱墨能力,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润版液配比浓度。以西研65轮转印刷机为例,印刷“小、精”品时,润版液浓度调高20%。虽然较高的润版液浓度会降低印版耐印率,但是对印量较小的产品,几乎没有影响。通过观察印刷过程中印版表面水膜状况,当呈现雾状表面而版面整洁的状态时,就是最佳印刷实际用水量。
03
最后,我们要着重关注一下润版液的温度,在较慢印刷速度的情况下,印版接触到润版液以后再转移到橡皮布的时间会相应延长,这就使印版表面润版液受温湿度影响更加明显,高温干燥的印刷环境会增加润版液的无效蒸发,因此我们只需要适当调低润版液冷却机温度,就可以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基础上,改善润湿效果。
从留报方式分析
在印刷调整到中后期,我们需要留出少量的精品报纸,但是经常会遇到因墨色变化、套准变化等因素导致留出的成品不满意而反复去调整,从而产生大量废报,这就需要我们在留报的时候用特有的方式去留存。
首先,在感觉印刷品调整基本满意的情况下,预先留出一小部分,用留出的印刷品以中国报业协会对印刷品质量要求为标准,对报纸进行逐项检查,包括天头地脚、一折二折、版心位置、套准偏差尺寸、吊针眼尺寸等,如有不符合要求项目及时调整,并对各版面墨色进行梳理。所有调整完毕后,我们再去出报口拿取报样,查看二次调整效果后,重新留取印刷品。经过反复几次按照印刷质量标准去留存的样品,最终印品质量会达到最满意成果。
如果在印刷留报过程中突发意外状况,比如断纸、墨色忽大忽小以及张力影响下的套准偏差等印刷故障,我们就可以从之前不同阶段留存的印刷样品中优中选优,选出最为满意的印刷样品,给操作人员减少再次开机调整的难度,从而有效降低废报的产生。
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操作,我们可以更加拓宽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使用范围,在不新增设备的前提下,完成“小、精”品印刷同时,有效降低废报产生量,为印刷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。